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李岳瑞清末民国初 1852 — 1927
词学图录
李岳瑞(1863-1927) 字孟符号小郢又号菱滋悔逸亮鞶
陕西咸阳人
光绪九年(1882)进士
工部主事
员外郎,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
戊戌变法中,列名保国会,政变作,削籍归。
光绪末上海,受聘为书局编纂,并为各报刊撰稿。
民国,任清史馆协修
工词,绵邈韶丽,近周草窗
有《春冰室野乘》、《云词》。
人物简介
1852-1927 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
自幼跟刘古愚读书。
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
“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积极参加保国会的活动,也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之间进行联络的重要人物。
维新变法期间,常把朝廷重要情况转告维新派人士及国闻报馆,通过该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主动承担《时务报》在北京的募捐收款和发行工作。
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
李把《时务报》每期给刘古愚寄100份,扩大在陕西和西北影响。
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10月被革职。
遂回咸阳家巾赋闲
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
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
郢云词·自序
少嗜倚声,困于帖括,未暇致力。
通籍后稍稍为之,十年以来,簿书鞅掌,辄复中辍。
归田以后,杜门谢客,尽戒笔墨,吟事遂废。
惟乐府小技,无关大道,偶一寄意,零笺断纸,辄弃之敝簏中,不自惜也。
庚子春抱骑省之感,忧伤憔悴,侘傺无俚,残镫虚幌,月夕花晨,时有所作,篇什遂积。
璿儿惜其零弃,手录成帙,儒者率卑填词为小道,几于俳优蓄之。
然其体肇始于三百篇,滥觞于汉魏乐府,由风雅颂而五七言,由古而律,由律而长短句,此亦三统质文迭嬗之故,非人力所能为者。
周秦欧姜吴王诸大家皆能以忠君爱国之感,微词讽谏之义,自尊其体,非可以一二侧艳之辞,狭邪之语摒诸文章之外也。
此事在关陇竟成绝学。
刻羽引商,素谢不敏,浊酒孤吟,幺弦无和,自写沈忧,不计其声韵之合否也。
光绪辛丑花朝岳瑞自记于荄滋盦。
维基
李岳瑞1862年—1927年),字孟符晚清进士、政治人物,陕西咸阳县正阳乡庇李村(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人。
早年师从刘古愚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路矿务事宜等职。
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的《时务报》募款。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革职归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元济邀至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民国曾参纂《清史稿》。
著有《评注〈国史读本〉》、《春冰室野乘》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潘飞声清末至民国 1858年11月9日 — 1934
词学图录
潘飞声(1858-1934) 字剑士号兰史
番禺(今广州)人。
贡生
早年随洪钧出使德国,入柏林大学讲授中国语言文学
归国,保举知县,改授国子监典籍,荐举经济特科,皆不就。
寓居香港,为报刊撰稿。
民国,寓居沪上。
诗文词并工,为南社社员,与高旭俞锷、傅专并称"南社四剑"。
其诗清响可听,雄秀并具。
词极婀娜之致。
有《说剑堂集》、《在山泉诗话》。
词在集中,名《海山词》、《花语词》、《珠江低唱长相思词》。
全台诗
潘飞声(?
~?
),字兰史广东番禺人〖参考林鹤年《福雅堂诗钞》题词;又王松友竹行窝遗稿》附《哀挽录》,注明潘氏里籍为「上海」,姑存疑。〗。
生平不详。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1858-1934字兰史广州市番禺人
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
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南社成员。
长于诗词书画,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
诗笔雄丽,时有奇气,广东美术史上关健人物,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
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海山词·序
岁在戊子,蒙方傍星轺,涉欧海。
役形竿牍,息影衙斋。
閒抽青琴,同调斯䍐。
仰视白日,异域可悲。
歌敕勒以苍凉,唱河干而僾悒。
孤欢易坠,一稔有奇。
则有潘君兰史者,莹鉴月皎,才锋雷鸣。
吞篆妙龄,噪名宙合,毡裘绝域,雁贽远遗。
乃浮博望之槎,高设马融之帐。
碧瞳黄发,羌北面以从风;白狄红番,沐东溟之化雨。
客居清暇,与我周旋。
家世河阳种桃满县;行歌海国,掷果盈车。
授简援毫,排寒送暑。
堂名说剑,催诗刻烛之雄;室号相思,补屋牵罗之趣。
语多隽逸,目无浅营。
近复出海山词一集见示,蘤辞焰发,琚谈色飞。
玉田之疏,梦窗之密,永长亭之雨,髯苏大江之浪。
包罗胸襟,奔赴腕底。
间或惆怅明珰,流连翠被,指楼头之盼盼,索纸上之真真。
杜芳洲,纫兰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
因而妙语珠穿,纨情绮合。
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禅悟。
翳不乖乎宗旨,实连犿以无伤。
使君不凡,吾党心折。
时则青女晨妒,素妃夜愁。
南窗偶开,北风如刺。
拥衾不寐,阁笔欲焚。
万感无聊,一杯独酌。
纵览宏制,不期块垒之消;附缀刍言,请待国门之𡩡。
光绪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宁乡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尔陵使署之西楼
予使太西,始识兰史于百林。
年少翩翩,盛名鼎鼎。
携镂玉雕琼之笔,作栈山航海之游。
草草光阴,流连三载;花花世界,邂逅群仙。
汇其诗词,分为两集。
独开生面,妙写丽情。
盖古来才人未有远游此地者,才人来百林自兰史始。
读者艳其才,并艳其遇矣。
上海姚文栋
大词哀感顽艳,凄入心脾。
所恨者厚尘务坌涌,不能以师事之。
奈何。
赐题画芙蓉一阕,尤洽鄙怀,意外之意,日来闷甚。
正拟把酒朗诵数过,藉遣天涯幽绪耳。
兀鲁特部落承厚
海西万里外,不闻此调如广陵散矣。
今读此编,激越清泠,纯乎天响,如鼓成连琴于山海间。
令我移情久也
戊子冬月张德彝拜识于柏林行馆。
此卷词清旷瑰丽,以冰雪之笔,写海山之景。
琼岛瑶台,隐现纸上,令人目迷五色。
古来词家所未有也。
日本井上哲拜读拜服。
题词 满洲桂林竹君 草窗风调梦窗词。
情是三生杜牧之
如此华年如此笔,却来海外画蛾眉。
新声传写遍蛮笺。
镂玉镌琼字字妍。
记唱寿楼一曲,万花低首拜词仙。
虞美人 满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调江郎笔。
继金荃集。
新声传诵到欧西。
处处冰弦檀板唱君词。
多情小杜伤春惯。
又感秋无限。
漫夸薄倖遍扬州
千载天涯一样说风流。
又 离情每被柔情扰。
梦影愁多少。
三生绮债几时休。
流水落花风雨一天愁。
琵琶谁诉飘零客。
旧曲翻新拍。
相逢海国久知君。
可许卢仝从此拜韩门。
日本金井雄飞卿 此乡未合老温柔
细按红牙教莫愁。
却笑腰缠无十万,年年骑鹤上扬州
尊前休唱雨淋铃。
旧曲天涯只怕听。
为问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话付樵青。
不卷重帘夜听潮。
绿天风雨太无聊。
寒灯水阁潇潇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欧西眼易青
冶游休说似浮萍。
洋琴试按衷情曲,帘外蛮花解笑听。
风流家世是潘郎。
几度金针绣锦鸯。
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妆。
扶桑有客识才名。
同是江湖载酒行。
剩得閒情一枝笔,也题黄绢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黄河词调世争传。
玉貌风尘尚少年。
爱向海山题艳曲,细腰人拜杜樊川
蛮娘能唱浪淘沙。
合写羁愁付琵琶。
一样伤春感零落,为君重诉二桥花(日本新桥柳桥花月为东京之冠。)。
花语词·序
兰史大兄三世词宗,一家韵事。
宫商绳武,研祖砚以雕琼;律吕承欢,读父书而戛玉。
命小红以低唱,我欲吹箫;浮大白而高歌,卿当按拍。
况复六家之后,顾曲寥寥;五岭以南,知音落落。
沈只陀之金缕,刬袜未前;陈虞苑之铜琶,横刀而去。
君则河满一声,阳关三叠
数楼台于南国,不少钟情;问西陵,偏多寄慨。
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结眉表色也哉。
于时花坞香浓,珠江月皎。
船船绮席,绿熊则坐子樽前;处处晶窗,金凤则挂臣冠上。
鸳鸯沙实冶游之地,杨柳岸有酒醒之时
可无小令追欢,新声填恨,播诸乐府,度以名倡者乎。
爰制金荃,更抛红豆。
拍遍王郎摺叠之扇,薰满卢家苏合之香。
一卷乌丝,应付当筵部伎;两行红粉,如调上苑春莺。
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犹摘艳,或妒搓酥。
岂曰销魂,直令神往已。
光绪癸未中和节西园种菜叟萧𦥍常。
珠江低唱·序
兰史夙承家学,后来诗人罕见伦比。
又擅倚声,癖爱拙词。
属书册上,摘录数首,即希伯正。
光绪己卯九月陈良玉
尝与兰甫朗山论吾词家,自吴石华后继者绝鲜。
兰史年少好学,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屡为兰甫朗山所赏。
岭表词坛洵堪独秀矣。
余少喜填词,老而荒废。
今睹是编,不无自愧,益当自勉也。
光绪乙酉十月尺冈归樵陈璞书于息园
兰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书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驰系维劳。
昨在星堂处读近作诗词,深叹其工,词尤属必传之作。
兹谨呈诗笺,求赐题秋琴图、桐院读画图诗。
如命书缴雪鸿图,忘置行箧,当与樱花图诗同书再呈也。
十载交游,相知最深,况吾兄英年俊才,尤所钦佩,安能无言。
容搜索呈诸大教耳。
汉阳嘉洗、兰亭砚,皆稀世之宝,欲作一诗,附之以传,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称此好题目也。
敬颂吟安,欲言不尽。
愚弟黄绍昌顿首。
长相思词·题辞
蝶恋花 满洲承厚伯纯 孤馆红芳空问影。
天上人间,此恨何时醒。
花语衾愁记省。
离乡为觅忘忧境。
到底江湖风雪冷。
冷入琴弦,怨轸休重整。
读罢君词心自警。
天涯共是多愁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三立清末至民国 1859 — 1940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
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
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
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
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
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
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
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
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词学图录
陈三立1858-1937字伯严一字敬原义宁州(今修水县)人。
晚清维新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重要代表人物。
年少博学,不拘世俗,因深恶"八股文",应乡试不遵八股文体,初选遭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
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邀至杭州,泰戈尔特地到净慈寺拜晤陈三立
1937年芦沟桥事变,曾言"我决不逃难。
"平津继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不应,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持帚驱逐,自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
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
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
"有《散原精舍诗》及《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别集》,又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
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散原精舍诗集·序
伯严诗余读至数过,尝有世高谈、自开户牖之叹。
己酉春始欲刊行,又以稿本授余曰:「子其为我择而存之。
」余虽亦喜为诗,顾不能为伯严之诗,以为如伯严者,当于古人中求之。
伯严乃以余为后世之相知,可以定其文者耶?
大抵伯严之作,至辛丑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概。
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奡之意态,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
往有钜公与余谈诗,务以切为主,于当世诗流,每有张茂先我所不解之喻。
其说甚正。
然余窃疑诗之为道,殆有未能以切限之者。
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宫商不调而不能已于声,吐属不巧而不能已于辞。
若是者,吾固知其有乖于也。
思之来也无端,则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者,恶能使之尽合?
兴之发也匪定,则倏忽无见、惝恍无闻者,恶能责以有说?
若是者,吾固知其不期于切也。
并世而有此作,吾安得谓之非真诗也哉?
噫嘻!
伯严,孰足以语此?
宣统元年五月郑孝胥
散原诗集·序
处乱世而有重名,则其言论予夺,将为天下视听之所系。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无尺寸之柄,彼乱臣贼子何惧于孔子
亦惧其名而已。
今之天下,是乱臣贼子而非孔子之天下也。
孔子之徒者,其将以廋词自晦,置天下之是非而不顾欤?
抑将体《春秋》之微旨,以天下之是非自任欤?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亡,《》亡而后《春秋》作。
盖《》之义婉而《春秋》之义严,此难于强通者也。
散原使余删其诗,余谓散原:「既有重名于天下,七十老翁,何所畏惧?
岂能以山川风月之辞与后生小子争轻重哉?
」使天下议散原之诗非诗而类于《春秋》,乃余之所乐闻也。
郑孝胥书,壬戌八月
庐山志历代诗存·陈三立识语
有清三百年来,诗坛作者踵起,类多趣于神理声调,不敢少越新城秀水瓯北樊榭诸子之绳武
及至同光间遵义郑子尹独山莫子偲长洲江韬叔辈出,始稍稍矫其趣。
先生而益皎明昌大,天下靡然向风,称为陈孝胥)体。
然世尚多以先生之诗瓣香其乡先辈山谷,为江西派中宗匠。
及至先生之集出,方晓然如君序先生之诗,所谓世高谈,自开户牖,不仅隶于江西社里也。
先生之文,金石铭志,早已光烛四裔,其不拘拘于桐城,亦正如其诗之不可囿于双井也。
承学之士,自能辨之。
际兹世风板荡,俗学浇漓,幸硕果仅存,皤然一老,为群流仰止,不独为吾乡耆献之光,其高躅灵襟,亦镇自与名山同垂不朽也。
壬申季冬南丰吴宗慈附识。
跋义宁师手写诗册·袁思亮
右义宁师茶陵谭瓶斋丈难寓所为古今体诗二十馀首,岁在丁卯,自迁沪之明年也。
师用诗古文辞主东南坛坫者几三十年,独未尝致力于书,而持缣楮求索者无不应。
尝为人写小文,其人即据以入石,以拓本遗持示思亮曰:「吾书乃寿贞珉,不亦可以诧今之知书家者耶?
」然成巨帙如此者,亦不一二觏也。
当是时,卜居塘山路,与丈宅密迩,思亮数相从两家饮啖语笑,往往移日。
去沪,斯乐不可复得。
已前归道山,一时同游诸耆宿,无复存者,丈宅亦熸于兵,十馀年间,死丧离乱之迹遂已如此,可嘅也夫!
散原诗集录入:顾青翎
附录·黄遵宪题识
唐宋以来,一切名士才人之集所作之语,此集扫除不少。
然尚当自辟境界,自撑门户,以我之力量,洗人之尘腐。
古今诗人,工部最善变格,昌黎最工造语,故知诗至今日,不变不创,不足与彼二子者并驾而齐驱。
义理无穷,探索靡尽,公有此才识,再勉力为之,遵宪当率后世文人百拜敬谢也。
四月望日,醉中宪又识。
凡知友往还见于诗题者,尝欲自定一例: 不称辈行。
唐人最重氏族,以此自诩,人亦附和之。
今则父子不相及,兄弟各异籍者有之矣。
不必称官。
唐之诗人多有官职,(《高适传》所谓「诗人之达者,惟一人」,语不可解。
张九龄张说丞相白居易元稹尚书韩愈侍郎,何云不达也?
)文酒酬酢,多属宦游;今则诗人不必官,官人不知诗,两不相涉矣。
鄙意不如称名,或用通称之字而注名于下,屡见不一见者名、字不必拘。
宴集人多,不必明为何人。
题图诗何能盎删?
其人其事于图于诗有关系者存之,否则删之可也。
质之伯严先生,以谓何如?
不得已而称官,以古官易今制,固不当。
然当曰侍郎尚书,不当曰吏部户部;当曰员外主事编修检讨,不当曰翰林某部也。
外官如总督巡检,出身如进士举人,均当直书。
惟有一二难事:一为候补道、(吾意实官如兵备、督粮、巡盐,均可直书。
候补知府,(实官知府,亦可直称或系以地。
)一为廪膳生员、附学生员。
生员犹可,候补甚难。
辞穷则变,或以此种借用观察
秀才,未为不可。
苏州府姑苏,固滋淡笑矣,然观察秀才既为今日通称,似亦无害。
盖措辞不当之咎,举世当之,于我无与也。
伯严以为然否?
乙未四月望日,遵宪妄书。
寓无竟室悼亡草·自记
悼亡而有辞,以宣典悲也。
然则亦宣其悲而止尔,奚有于辞乎。
昔者庄生之妻死,庄生鼓盆而歌,论者达之。
庄生之歌,庄生之悲也。
庄土之悲之结而不解,而宣之于辞也,何达之有焉?
余之为悼亡辞,先后若干篇,集而存之,以遗夫戚友之稔余悲者。
凡以宣其悲,且广之于无穷,而非区区传其辞而然也。
光绪七年辛巳春二月义宁陈三立伯严自记于河北分守道厅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